《把思考作為習慣》
【基本信息】
書名:《把思考作為習慣》
作者:韓焱
出版社:湛廬文化/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 9787557689322
【內容簡介】
在這個復雜性叢生的時代,什么才是讓人脫穎而出的重要能力? 什么才是讓我們應對今日巨變的本質法理?什么才能讓我們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找到確定性?答案可以從湛廬創始人韓焱的這本個人新書《把思考作為習慣》中尋找到。在她看來,只有從“把思考作為方法”“把思考作為答案”真正轉變為“把思考作為習慣”,才能更好地探究問題的本質,真正在困境中做到反脆弱。
作為一個世界前沿思想的連接者以及助推者,湛廬創始人韓焱在長達20年的職業生涯中,引進了各個領域理論奠基人的重要作品,其中不乏像丹尼爾·卡尼曼這樣的諾貝爾獎得主以及庫茲韋爾、戴曼迪斯這樣的全球知名趨勢專家,還包括眾多知名認知科學家、心理學家、生物學家等。 在這個過程中,她將這些前沿思想消化、吸收,并內化成了一個系統的、經過實踐檢驗的思維工具箱,也就是——把思考作為習慣。這個思考框架可以幫助我們打破自己的“元無知”狀態,鍛造自己的“學習力、規劃力、決策力、創新力、習慣力”,不斷連接他人,掌握多元的思考工具,學會像交響樂團指揮家一樣應對復雜系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不斷進階,成長為一個深度思考者與強大的問題解決者,持續點燃生命之火,實現對自我人生的積極掌控。
時代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尤如懸崖與沼澤,時常攔住我們前進的腳步。把思考作為習慣,是每個人的“英雄之旅”。
【作者簡介】
韓焱,湛廬文化創始人、董事長。
中國知名出版人,出版品牌湛廬文化創始人。創辦湛廬之前,曾任職于國際大型出版公司西蒙&舒斯特,以及擔任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公司副總經理。2005年創立湛廬文化,帶領湛廬在出版界和讀者心目中樹立了獨特的品牌形象,5次奪得國家zui高圖書獎“文津圖書獎”,并成功引領湛廬從出版機構成功轉型為閱讀服務商,被《中國出版傳媒商報》、《出版人》雜志、中國出版協會民營工作委員會、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民營書業工作委員會等多家機構評選為“年度出版人”。
不斷對話zui偉大的頭腦,與zui聰明的人共同進化,影響中國精英人士決策思考方式20年。作為終身學習者,她主理的 “韓焱精選”“精英思維訓練營”“對話zui偉大的頭腦”等系列專欄課程,聲音作品累計超過 300小時,播放量突破500萬。作為演講人和“親自閱讀”的倡導者,她先后在TEDx、湛廬閱讀、喜馬拉雅、得到、樊登讀書會等國內一線知識服務平臺推出付費節目、直播或演講。
作為新時代知識與力量的女性企業家代表,韓焱還是一位頗為專業的馬拉松跑者,是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六星跑者之一,這樣的殊榮在中國僅有340個人獲得。
【目錄】
推薦序一 在不確定的社會中尋找確定性
朱永新
新教育實驗發起人,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會長,民進中央副主席
推薦序二 閱讀加思考的力量,助你開啟“英雄之旅”
錢小軍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領導力與組織管理系教授
推薦序三“耕腦”模式更新命運
孫路弘
知名銷售行為學家, 暢銷書《用腦拿訂單》《媽媽教的數學》作者
前 言 你的思維能力,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第一部分想做好任何事,都要先打破自己
01成長的第一步,是直面“元無知”
02越“怕輸”越出錯,對抗“想贏怕輸”的天性
03放棄“我對你錯”,是職場蛻變的前提
04褪去“光環效應”,才能保持客觀
05擊碎“視角固化”,發現世界的多面性
06突破“防御式大腦”,打開思維的新格局
- 大咖說
第二部分 構建成長框架,為職場進階打牢基礎
07構建學習力,不斷積累上升動能
08規劃力,讓達成目標的路徑更清晰
09升級決策力,讓你的戰略戰術持續進化
10打造創新力,讓好創意自然生發
11讓習慣力為你賦能,實現最持久的續航
- 大咖說
第三部分 不斷連接他人,升級你的職場影響力
12互惠,主動付出讓你收獲更多
13駕馭社會情境,讓你的影響力倍增
14設置語言框架,打造你的“溝通主場”
15撥動“說服力開關”,撬動你的特權瞬間
16合作,讓你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寬
- 大咖說
第四部分 心理能量是第一生產力
17積極情緒,點燃你的職場發動機
18余閑心態,幫你跳出越忙越窮的怪圈
19三種方法,幫你有效積蓄心理能量
20三種方法,讓消極情緒轉化成職場動力
21復原力,讓逆境成為煉就你的熔爐
22自我實現,找到超越工作的意義感
- 大咖說
第五部分 用交響力應對復雜系統
23思維方式越豐富,越可能找到復雜問題的答案
24模型思維,找到開鎖需要的那把鑰匙
25發揮群體智慧,收獲多樣性紅利
26遠離噪聲,做聰明的決策者
27延時最優化,幫你實現“后發先至”
28第二序改變,讓你跳出死循環,把認知轉化為紅利
- 湛廬超級會員推薦
結語 把思考作為習慣,踏上我們每個人的“英雄之旅”/37
致謝 這是一次新的啟程
作者小傳
【推薦一】
推薦序一 在不確定的社會中尋找確定性
朱永新
新教育實驗發起人,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會長,民進中央副主席
這些年來,我的案頭上似乎總有湛廬的書。
如果說,商務印書館的漢譯世界名著更多的是致力于經典之作的翻譯的話,那么湛廬則是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在了當代偉大思想家及其作品之上:從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史蒂芬·平克的《語言本能》《心智探奇》《思想本質》《白板》《當下的啟蒙》,到“多元智能理論”提出者霍華德·加德納的《智能的結構》《多元智能新視野》《從多元智能到綜合思維》,再到斯坦福大學前校長約翰·漢尼斯的《要領》、蘋果教育前副總裁約翰庫奇的《學習的升級》、國際AI教育學會會長羅斯瑪麗盧··金的《智能學習的未來》,以及國際公認的兒童學習與發展研究泰斗級專家艾莉森·高普尼克的《園丁與木匠》?;叵肫饋淼脑?,我喜歡的許多當代思想家,幾乎被湛廬“一網打盡”。
敏銳的眼光,驚人的魄力,“跑馬”的精神
認識韓焱之前,我一直很難理解,一家民營出版公司,為什么會有如此敏銳的眼光和驚人的投資魄力?
2019年7月,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湛廬的創始人韓焱。記得那是剛剛提到的蘋果首任教育掌門人約翰·庫奇先生來華,湛廬作為出版方為他舉行了歡迎晚宴,并邀請我擔任嘉賓陪同。作為創始人和東道主,韓焱動情地為我們所有人介紹了她的出版使命與理念,這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然,我也因此與庫奇進行了一場很有意思的對話。
后來,我又先后幾次受邀到湛廬訪問,與漢尼斯、盧金等進行視頻對話,得以近距離感受湛廬與韓焱的個性和魅力。
第一次去到湛廬的人,總會被一個特別的地方所感染,那就是湛廬作者墻。在整整兩面墻上,有幾百位大名鼎鼎的作者和譯者以及他們的作品,這是讓整個湛廬人引以為傲的地方,也是讓所有參觀者都覺得震撼的地方。毫不夸張地說,他們都像我上面提到的思想家一樣,是各個領域的理論奠基人,其中不乏諾貝爾獎得主、全球知名趨勢專家,以及頂尖的認知科學家、心理學家、生物學家等。韓焱驕傲地告訴我,湛廬的重磅作者有1000多位!難怪有人稱她是全球前沿思想的“天才捕手”。這也讓我再一次驚嘆于韓焱的視野以及眼光,我想只有擁有這樣眼界的人,才能與偉大的思想產生真正的連接。
還有一個讓我記憶深刻的地方,那就是湛廬的馬拉松墻。雖然知道韓焱和她的團隊在思想的挖掘上充滿了獨到性,但是當知道她還是一位馬拉松跑者時,我對她的認知就又多了一層。湛廬的馬拉松墻上有許多不同等級的證書。韓焱和她愛人曉暉以及整個創始人團隊都是頗為專業的馬拉松跑者,她本人更是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六星跑者之一。有趣的是,在她和曉暉的帶領下,全公司大部分員工都愛上了馬拉松,而不追求急功近利,堅持長期主義,有足夠的耐心去尋找、出版好書,馬拉松也因此成為公司的文化基因。我想對于她來說,馬拉松不僅是一場體能的競賽,而且變成了一場思想的追逐。他們所有人都樂在其中。
從“盜火”到“點火”,有思考的人生才更值得過
從來沒有一種成功是無中生有的,湛廬和韓焱也不是。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韓焱在創立湛廬之前,就在這個領域有非常出彩的成績。她24歲進入西蒙&舒斯特工作,為國內引入了很多知名的商業圖書。當時說實話,國內還沒有什么商業圖書,受大環境的影響,那時候大家對這類圖書非??释?。隨后,她又加盟機械工業出版社,在華章公司擔任副總經理,現在被很多人奉為經典的“管理大師德魯克世紀經典系列”就是韓焱當時引入的。再后來,她創辦了湛廬??梢哉f,她在出版業耕耘的20多年取得了相當了得的成就。在我看來,她就像一個“盜火者”,這么多年源源不斷地把最前沿的思想之火引入國內,功不可沒。
前不久,韓焱告訴我,她的新書《把思考作為習慣》就要出版了,希望我作為湛廬成長的支持者、推動者和見證者,以及作為她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的介紹人,能夠為這本書寫一篇推薦序。
盡管工作緊張、事務繁重、“欠賬”太多,我還是無法拒絕這份美麗的邀約。不僅僅因為她是眾多優秀作品的出版人,是對話過眾多最偉大頭腦的思想者,還因為她是我們中國民主促進會的會員。
這么多年來,我看到韓焱在“對話最偉大的頭腦,與最聰明的人共同進化”的理念上一直進化與迭代。在我看來,這里面有兩層意思:一方面,閱讀最偉大的經典,本身就是對話最偉大的頭腦,就是與最聰明的人共同進化;另一方面,與其說最偉大的頭腦告訴你具體的知識或方法,不如說他們是教你學會思考。韓焱的這本書告訴我們,今天的很多人讀書總是想盡快從書中得到“干貨”,找到立竿見影的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這其實是一種懶漢思維,是一種留在舒適區的閱讀方法。
一定意義上來說,這本書是韓焱的“讀書”筆記,是她對話那些偉大的哲學家、心理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甚至物理學家的讀書筆記,她先從他們那里“盜火”,尋找各種各樣的思維工具,然后再“點火”,搭建起屬于她自己的思維框架和工具箱。不過,使用這些工具本身也是需要思考的。韓焱的這本書就是想告訴人們,所有的思想都有其時空的適用性和局限性,在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社會,答案不可能輕易地出現在書籍之中,生活也不可能有任何標準答案。
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意思是:如果沒有思考,就沒有真正的人生。而韓焱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幫助人們學會思考,把思考作為習慣,豐富思維工具箱,做到能從一個問題遷移到另一個問題,讓自己的人生更值得過。在某種意義上,他們的時空產生了融合。
寫于北京滴石齋
【前言】
你的思維能力,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打開一瓶紅酒,最好的工具是開瓶器。組裝一件家具,最好的工具是一把扳手。
好的思維工具能極大地提高處理問題的效率,在面對復雜抽象的問題時,思維工具能讓知識發揮出更大的效能,讓你在工作和生活中事半功倍。
我在《把思考作為習慣》這本書里,為你搭建了一個訓練思維的“專屬場域”。在這個場域中,你不僅能學會如何用工具解決思考難題,更能靈活地在不同的思考方式之間自由切換,讓這些思維“武器”幫你進一步提高應對未來復雜問題的能力。
兩種心態,讓你不被發展淘汰
你一定能感知到,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對的復雜性正變得越來越高。人類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正在“飛奔著進化的物種”:我們從農業革命到工業革命用了10000年的時間;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只用了100年;從點亮第一個電燈泡到實現登陸月球僅僅用了90年;從成功登月到萬維網的出現只用了22年;從互聯網出現到完成人類基因組測序才用了9年……
重大科學創新出現的速度不斷加快,在這個復雜性大爆炸的時代,你能做出的最大努力就是通過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智慧等級,這樣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世界、掌控人生。
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應該同時用兩種心態要求自己和對待世界。第一,對自己可能進入的無知狀態或不了解的領域保持一種警覺和好奇的心態;第二,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洞察能力保持一種樂觀和自信的心態。只有成為“警覺的樂觀主義者”,才能既不過分自大,又不過分自卑,既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還不知道什么。如果你能靈活切換這兩種視角,同時不斷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升級自己的思維,才能不被這個時代的快速發展所淘汰。
思考工具不在于“多”,而在于“對”
有這樣一句話:“不要空著腦袋思考。”如今,能運用多種思維工具來審視和解釋世界的能力,已經成了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很多人在面對難題時,遇到的第一個障礙是“思維工具不夠多”,而這本書的核心思想就是:幫助你掌握一系列思維工具,依靠對它們的靈活運用和自由組合來提升你的思維水平。你會更擅長評估層出不窮的各類社會事件,從經濟發展到科技進步,以及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你還能更輕松地識別出自己和他人的認知缺陷,以及各種信息在不同層次上的豐富含義。不同的思維工具可以幫助你從不同的視角發現不同事物之間的相關性,當你把這些豐富的洞察交織在一起時,就能以更加豐富和細致入微的方式理解這個世界,更好地做出決策。
好的思維工具雖然是多多益善,但是你并不需要過分焦慮,做不到“多”的時候可以先爭取做到“對”。很多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和實踐者,比如哲學家丹尼爾·丹尼特(Daniel Dennett)、投資大師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都認為,一個人只要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幾十種思維工具,就能為自己的智慧升級構建一個很好的出發點。但是,這些思維工具必須具備一定的多樣性,它們需要是跨界多元的。我在這本書里從心理學、行為科學、腦科學、哲學、經濟學、生物學和物理學等領域中為你進行了廣泛的遴選。這些思維工具是通用的,適用于不同的人生場景,從職場、家庭到社群,從商業、教育到社交。
我相信,只有從“把思考作為方法”“把思考作為答案”真正轉變為“把思考作為習慣”,才能更好地探究問題的本質。
從跨界思維到跨域思維,促生超越日常的宏大想法
2005年,我創辦了湛廬,我們的使命是“對話最偉大的頭腦,與最聰明的人共同進化”。而在這近20年的出版和管理工作中,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想要解決復雜問題,想要先人一步看到未來,想要和偉大的思想共同進化,都要做到把思考作為習慣,成為思想界的關鍵物種。而湛廬能夠成長為中國出版業的頭部品牌,也并不像大家眼中的那么神秘,其實只是因為我們做到了把思考作為習慣,以及我們上上下下時刻都在踐行這一點。當然,也因為“把思考作為習慣”的反哺,湛廬的使命才得到了實在的落地,內化成了我們每一件事情的原點,以及每一次選擇的基因。
除了能讓你更好地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把思考作為習慣還能對整個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產生助力,因為思想進化和社會進步的交匯接近于一種耦合關系。
如果不挑剔下面這個比喻的科學嚴謹性,只是借用它的具象表達的話,那么你可以把思想進化和社會進步想象成兩條彼此靠近的大河,兩條大河隨著歷史的演進各自發展,或近或遠,或高或低,當它們之間的遠近高低正好契合的時候,就會匯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共同改變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我們必須要想辦法搞明白,這些重要的力量可能會在哪些地方、哪些時間點產生,想要做到這一點,肯定需要具備跨界思維,就像一位哲學家要學會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而一位量子密碼專家則要學會像藝術史學家一樣思考。但是,更加重要的是,我們還需要跨域思維,能夠同時在思想進化和社會進步的兩條大河里暢游,不斷找到那些影響力巨大的爆發點。
我們必須要具備跨界思維和跨域思維,因為在真實的歷史中,思維總是先行的。換句話說,先有思維方式的重大改變,才有文明的重大進步。
比如,在人類在幾百萬年的演化過程中,一直都是以幾十個人的部落形式生活的。然而在距今約7萬至3萬年前,人類由于某種偶然的基因突變,擁有了全新的語言功能,可以去討論“虛構的事物”,相信一套共同的神話故事,建立一種前所未有的共同體認知,這種新的思維方式讓人類得以展開大規模的合作,進而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
思維方式的改變,能引導我們產生超越日常的有價值的、宏大的新想法,這些想法不僅會改變社會生活方式,還能進一步引導思維方式持續進化,這正是文明進步的本質,也是我寫作這本書想要不斷促生的東西。
希望這本書能陪伴你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中不斷蛻變,讓我們一起,共同進化。
出版社:湛廬文化/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